星期五, 26 4 月, 2024
首页加中新闻中国故事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访英吉沙县土陶村

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访英吉沙县土陶村

【加拿大视传媒5月25日新疆报道】在中国新疆英吉沙芒辛镇,一个独特的村庄吸引了记者们的目光。恰克日库依村,恰克日库依村的意思就是水渠边上的村。该村以烧制土陶闻名,又被称为土陶村,是集英吉沙土陶制作、展示、销售、体验等环节为一体的土陶特色村,距离县城1.5公里,占地2.5万平方米,四个居民小组,辖区人口261户共有1210人。以其悠久的陶器制作传统而闻名。

整个土陶村景区的墙面都是由手工泥巴装饰而成,墙面上还镶嵌着土陶瓦片。英吉沙土陶主要分为素陶和釉陶两种,品种分罐、壶、盘、碗、缸、盆等六类,造型古朴典雅、独具匠心,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素陶有花盆、水缸等;釉陶则多体现在日常生活的陶器,如盛食物的罐、盘、碗,盛水的壶等。

在当地人的眼中,土陶是有生命和呼吸的。素陶大缸里外不上釉,专用以盛放粮食、种子等,保持容器的透气性,利于粮食、种子的长期存放;而用于盛放果酱、盐水和葡萄酒的土陶,则需要里外上釉,堵住呼吸,即保证了盛放的液体不渗漏,又起到了装饰效果。

恰克日库依村有一个葫芦巷,《诗经》中有“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其中“壶”指的就是葫芦。“葫芦”谐音“福禄”,人们认为它可以祈求幸福,是吉祥的象征。而每个成熟的葫芦里葫芦籽较多,又有着“多子多福”的喻意。在南疆很多农户家里都种有葫芦,不仅是因为其具有观赏性,可以在院子里纳凉,而且还有实用价值。

我们看到“天壶”是土陶工艺制品的象征,它设计精美、独特,成为了众多游客的打卡点。此壶是融合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壶身以“阿普图瓦壶”为模型进行创作,从远处看上去十分有立体感,壶身悬空2米左右,从视觉上犹如水流支撑起了阿普图瓦壶,实为以水流柱中隐藏的水管为支撑,通过水管进行输水再因重力流下,营造出一种水流不止、生生不息的情景,同时也有着财源滚滚等美好寓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阿卜杜热合曼大叔家里,阿卜杜热合曼大叔正在拉胚塑型,周边是他的作品和已经塑好型并且准备入窑的土陶。

土陶烧制的每个流程都很有讲究,其泥土选料、过筛、和泥拌揉、坯体成型、彩绘、雕琢刻花、上釉、入窑烧制、出窑晾干等数十道工序,全部以手工操作,以手口的方式传承,没有任何图纸和模板,蕴含着民间艺术的原生性和传统性,被看作是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流交往交融的产物。岁月沉积的泥土,脚踏的旋转坯盘,辅以巧手捏塑,草木烧窑而成为土陶,揉合了千年历史和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印记和故事,这便是直到今天其制作工艺仍未改变的魅力所在。

来自柬埔寨的《柬华日报》总编辑安佳 现场体验了制陶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们与村庄的陶艺师傅进行了深入交流。他们了解到,土陶制作在这个村庄有着悠久的历史,技艺代代相传。陶艺师傅们传承着古老的制作方法和技巧,用心创作出各种精美的陶器作品。

土陶村的陶器制作不仅仅是一项手工艺,更是承载着村庄人民的文化记忆和生活智慧。记者们通过观察和采访,深入了解了土陶村的陶器形式、纹饰图案和烧制工艺。对土陶村村民的创作热情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表示赞赏。

留下一个答复

请输入你的评论!
请在这里输入你的名字

赞助商广告

本站必读

保持联系

6,985粉丝喜欢
1,481追随者跟随
1,453用户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