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视传媒报道】近日加拿大-中国肉类出口协会(CCMEC)会长林皓(Henry Lin)在多伦多的出海经验分享会上提到加拿大与中国在肉类贸易中的深厚合作,以及河南在中国肉类行业中的重要地位,引起了记者的浓厚兴趣。在林会长的推荐下,记者采访了河南省肉类协会执行会长刘承信先生。这位年近八旬的行业资深人士,从个人经历到行业发展,为我展现了“中国肉篮子”如何通往“世界餐桌”的图景。
河南:中原肉类大省
“河南不仅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也是畜牧养殖和肉类食品加工消费的大省,被称为‘中原粮仓’和‘国人厨房’。”刘承信开门见山地说道。据刘会长介绍,2023年,河南省生猪出栏6100万头,全国排名第三;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673万吨,占全国肉类总产量的7%。其中,猪肉产量465.33万吨,禽蛋产量441万吨,均位居全国第二。
河南还涌现出诸如双汇集团、牧原集团、华英集团等世界知名企业,奠定了河南在全国肉类行业的突出地位。刘会长感慨道:“这些企业在保障市场供应和稳定价格方面功不可没,为中国肉类行业注入了强劲动力。”
从西藏到中原:肉类行业的灵魂人物
刘承信的职业经历充满传奇。1968年毕业于西藏民族学院藏语文系的他,入伍西藏昌都,后转业至河南郑州。他先后在省五交化公司、省商业厅、省食品公司等多个岗位任职,1999年创建河南省肉类协会,并担任会长。三十余年来,他不仅成为河南肉类行业的灵魂人物,也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盛誉。
对于中国肉类市场的变化,刘会长总结道:“肉类消费和生产总体增长,但进口需求有所减少。猪肉产量趋稳,禽肉和牛羊肉消费持续上升,高端市场逐渐崛起。”他特别提到,消费者对绿色、有机、高品质肉类产品的需求,正成为行业发展的新方向。
创新赋能产业升级
河南肉类行业近年来通过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迈上新台阶。刘会长举例称,双汇集团在漯河投资110亿元建设第三工业园,主攻中央厨房和餐饮食材;牧原食品则以科学生猪养殖为核心,2023年生猪存栏6382.6万头,出栏6381.6万头,占全国总量的14.7%和8.8%。
刘会长还提到河南的交通和地理优势。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的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以及贯通全球的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绸之路”,为肉类产品的进出口提供了便利条件。“郑州已成为肉类进口的集散地,辐射全国内陆地区,价格走势全国瞩目。”
推进中加肉类贸易
谈到国际合作,刘承信特别提到加拿大的潜力与优势。“加拿大畜牧业资源丰富,与我们河南肉类行业合作多年。”他说,加拿大-中国肉类出口协会会长林皓的生辉国际集团在河南的业务是两国合作的典范。“期待未来中加肉类贸易能够进一步深化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走向世界的河南肉篮子
刘承信的职业生涯见证了河南肉类行业的发展起伏。他坦言,尽管行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需应对诸如物流成本高、产品同质化、外贸能力不足等挑战。他相信,通过企业间合作与创新升级,河南肉类行业将在国际舞台上焕发新的光彩。
“河南是中国的肉篮子,未来也要成为世界的肉篮子。”刘承信对行业前景充满信心。这次专访让我感受到河南肉类行业的雄厚实力,也为河南文化的务实与包容精神深深折服。期待不久的将来,河南的肉类产品成为更多国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让“中原味道”香飘全球。